复诺健生物溶瘤病毒产品VG161获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关注
推荐
圈子
问答
干货
直播
课程
原创 复诺健生物溶瘤病毒产品VG161获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张博闻
已完成121篇创作
2023-5-19
2月12日,温哥华,复诺健生物宣布收到FDA孤儿药开发办公室的正式书面回函,其原创开发的溶瘤病毒产品I类创新药VG161被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 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癌(ICC)。

2023年2月15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2月12日,温哥华,复诺健生物宣布收到FDA孤儿药开发办公室的正式书面回函,其原创开发的溶瘤病毒产品I类创新药VG161被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 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癌(ICC)。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是指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的腺癌。ICC约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10%-15%,常表现出腹痛、恶心、上腹肿块、黄疸、发热,多发于50~70岁,男性发病率稍高。

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放疗、化疗效果不肯定,现阶段一般争取根治性切除,因此有效的治疗药物将给全球患者带来新的希望。”[1]

本次孤儿药资格认定主要基于VG161产品在国内开展的临床研究中的积极效果,接受了治疗的肝内胆管癌病人皆获得了不错的生存期。VG161作为复诺健SynerlyticTM技术平台的首个产品,已成功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并于2022年进入美国临床II期,并被CDE受理的联合用药I/II期临床。产品展现出的优越安全性和令人振奋的初步有效性结果是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的重要因素。

在获得孤儿药资格后,VG161将可以接受到FDA对临床研究指导支持。如果将来产品批准上市,还有可能享有特殊费用减免,美国七年市场独占权等若干政策优惠。

 


复诺健北美首席医学官Shah
表示:

“我们感谢FDA授予VG161孤儿药称号的决定,这突出了VG161在癌症治疗,特别是肝内胆管癌(ICC)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我们致力于推进这一重要计划,并希望为全球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2023年,复诺健将进一步全面深入探索VG161的临床疗效,为后续一系列溶瘤病毒产品的临床研究和上市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全球临床策略的持续稳步推进,复诺健卓越的创新研发能力,已经在强大的临床转化和临床研发能力的支持下逐步展现。

关于VG161

VG161是新型抗肿瘤免疫增强型I型单纯疱疹溶瘤病毒,它同时携带IL12、IL15/15RA(IL15和IL15受体α亚基)和PD-L1阻断肽(PDL1B)的基因,是全球最早实现一个病毒表达4个具有协同性抗肿瘤免疫刺激作用的基因的溶瘤病毒。

通过瘤内注射进入肿瘤组织,病毒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和溶解肿瘤细胞的同时,携带的4个免疫刺激因子均被有效表达,实现了溶瘤活性与免疫刺激的协同。同时,病毒所表达的4个免疫刺激因子之间也发生进一步的协同增效,从而把抗病毒免疫反应转化为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VG161在多个肿瘤模型,特别是临床未满足需求很高的肝癌、软组织肉瘤和胰腺癌模型上显示了显著的抗肿瘤药效。各项临床前安评实验和生物分布实验显示VG161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肿瘤特异性分布。

目前VG161产品的中国权益归属复诺健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合资成立的子公司中生复诺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教授团队开展的新型免疫增强型溶瘤病毒(VG161)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显著成果。梁廷波教授团队针对标准治疗(含检查点抑制剂)失败的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通过VG161的使用,成功使一例标准治疗失败无法手术的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标志着VG161在晚期肝癌治疗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关于复诺健

复诺健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以增强全身抗肿瘤免疫力为目的下一代溶瘤病毒免疫疗法。

 

复诺健在加拿大、中国和美国拥有170多名员工,其团队在免疫治疗和溶瘤病毒治疗的基础研究、转化和临床开发方面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复诺健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溶瘤病毒公司和中国优秀的mRNA平台,为临床上未满足需求适应症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溶瘤病毒产品

复诺健的溶瘤病毒产品,依托其特有的转录与翻译双重调控(TTDR)病毒骨架,并结合其独创的Synerlytic™技术平台,通过表达多个协同性免疫调控因子,显著提高肿瘤特异性溶瘤作用并大幅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有效地激活系统性抗肿瘤免疫。

秉持“协同性免疫”的研发理念,复诺健在溶瘤病毒技术平台之外,又深入布局mRNA技术平台,致力于开发预防型和治疗型肿瘤疫苗。

通过结合溶瘤病毒平台与mRNA肿瘤疫苗平台的互补优势,复诺健将持续开发高效安全的创新型肿瘤免疫药物。

复诺健产品管线

 

参考文献:

[1]Shaib YH, El-Serag HB, Davila JA, et al. Risk factor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asecontrol study. Gastroenterology 2005;128:620–626;黄志强. 肝胆管外科的发展方向[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1,16(4):329-331

声明及版权说明

声明:本文旨在于传递行业发展信息、探究生物医药前沿进展。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医麦客立场,亦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投资建议或医疗指导,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人士投资或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医麦客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获取。

 

0 打赏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