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近日,Nexcella公布了其在研BCMA CAR-T疗法NXC-201(HBI0101)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和轻链淀粉样变性(AL)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最新数据。初步验证了这一CAR-T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详细的数据将于2月9日至11日在第五届欧洲CAR-T细胞会议中公布。据悉,Nexcella计划将在2025年上半年递交此疗法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
NXC-201是一款靶向BCMA的CAR-T疗法,其CAR结构是Nexcella经过优化设计的,使得NXC-201具有高转导率、高持久性、低脱靶率的特点,从而实现更低的剂量就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降低由剂量导致的毒性,并且持久性加强也会在体内长时间发挥作用,减少细胞耗竭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疗法支持患者在门诊中使用。
目前,Nexcella官网未展示这一CAR结构的详细设计,但据其官网上列出的文献显示,其曾进行过BCMA CAR的临床前评价及结构优化验证。通过对不同铰链和共刺激结构域的比较,发现CD8铰链区与4-1BB胞内结构域的结合更具优势。
这一项1期临床数据显示:在29名接受治疗的R/R MM患者中,ORR达90%,其中59%的患者达到CR或sCR,86%的患者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在安全性方面,这一疗法的整体耐受性良好。
此前,NXC-201在治疗R/R MM患者的一项临床试验NEXICART-1中数据显示:20名患者的ORR、CR/sCR和VGPR分别为75%、50%和25%;在高剂量队列中,ORR达到85%,CR为71%。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1期临床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的4例患者均获得了缓解,ORR达到100%,且器官反应率也达到100%。
可见NXC-201仍保持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颇具肿瘤治疗潜力。
门诊CAR-T疗法
考虑到不良事件的管理,接受CAR-T疗法大多需要住院治疗。然而住院治疗在等待时间、成本上都要大于门诊。Juno Therepeutics认为未来病人在门诊接受 CAR-T 治疗将有望大大降低治疗费用,而这一目标是建立在产品安全性的提升和医生专业知识日益增长的基础上。
门诊使用CAR-T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期待和发展方向。在企业及研究人员的努力下,目前已有初步进展被相继报道。
集结“CAR-T之父”Carl June、“mRNA技术奠基人”Drew Weissman、“体内原位CAR-T技术发明人”Jonathan Epstein一众大咖的生物初创公司Capstan建立了三大互相关联的平台——非病毒递送系统、细胞特异性靶向分子、针对疾病设计的有效载荷。基于这三大平台能够研发不同治疗用途的mRNA载荷,用于在体内瞬时工程化CAR-T,以达到最佳安全性和有效性,加之灵活的给药方式,能够实现在门诊环境中治疗。
▲ 三大平台(图片来源:官网)
2022年6月举办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精准生物的黎诗琦博士以“全新PrimeCAR生产平台制备的靶向CD19自体CAR-T细胞在复发难治急淋治疗中显示出了安全有效和长期存续的特性”为题汇报了精准生物基于其PrimeCAR®平台的CAR-T产品MC-1-50的临床结果。
PrimeCAR®平台提供一种更快、更有效的CAR-T制备方案,利用该平台所生产的细胞具有较高的T Native细胞比例,能够实现更低剂量、更小副作用、疗效更持久的效果。同时,这一平台可以在48小时内产生CAR-T细胞,可以在7天内完成细胞输注,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而这些特点也使得PrimeCAR®平台所产生的CAR-T疗法在未来有可能可以用于门诊给药。

基于这一平台的MC-1-50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B-ALL的1/2期临床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2月10日,13名接受治疗的患者第一个月的CR率为100%。值得一提的是,在患者瘤荷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患者的CRS和ICANS发生率和发生级别较既往公布的传统CAR-T疗法的副反应更低。
BMS也曾开展CD19 CAR-T细胞疗法liso-cel在门诊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的OUTREACH临床研究。其结果表明:liso-cel在门诊和住院的患者中都表现出持久的临床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任何级别CRS的发生率在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中相似。这一研究为liso-cel在门诊中给药提供了依据。
不过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CAR-T疗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医院尚无法提供OUTREACH研究的配置,目前还是建议住院治疗。”
此外,2022年5月,诺华的Kymriah获FDA批准第三项适应症,为接受过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的复发/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而本次获批是基于2期临床试验ELARA的结果。在这项研究中,有18%的患者是直接在门诊环境输液使用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结
其实已获批的CAR-T疗法也存在门诊治疗的潜力,但这可能对医院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研发安全性更高、适用于门诊的CAR-T疗法外,探索已获批CAR-T疗法门诊治疗的可能性也是一个市场拓展方向。不过正如黄慧强教授而言,当下国内CAR-T疗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很多配套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或许在国内,研发新的适用门诊的CAR-T疗法也将实现更高的患者可及性。
参考资料:
1.各企业官网
声明及版权说明
声明:本文旨在于传递行业发展信息、探究生物医药前沿进展。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医麦客立场,亦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投资建议或医疗指导,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人士投资或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医麦客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