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细菌成癌症免疫治疗新方向!全球首创溶瘤细菌载体YB1前景可期丨医麦猛爆料
关注
推荐
圈子
问答
干货
直播
课程
转载 溶瘤细菌成癌症免疫治疗新方向!全球首创溶瘤细菌载体YB1前景可期丨医麦猛爆料
医麦客-EDC
已完成1527篇创作
2021-4-14

2021年4月14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4月9日至10日,为期两天的BPIT 2021生物药创新技术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近百位生物创新药的权威领袖、数百家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逾千位医药领域同行齐聚上海参与了本次生物医药行业盛事。

港药溶瘤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也在本次大会闪耀亮相,其全球首创的溶瘤细菌载体YB1在展会中引起巨大反响,吸引了医药企业同行、专业投资界人士以及生物医药科研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让港药溶瘤生物制药成为本次大会的明星企业之一。

YB1——全球首创溶瘤细菌载体

港药溶瘤生物制药专注于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拥有世界领先的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溶瘤细菌技术平台,致力于向全球提供革命性的癌症免疫治疗解决方案。

2011年,公司创始人香港大学于斌博士及其团队在研究中首次实现沙门氏菌Lambda-RED高效编程技术,建立了沙门氏菌合成生物学改造基础。经过逾10年的开发周期,于斌博士及其研发团队成功发明了一种经过基因编程、具备溶瘤作用的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并将其命名为YB1。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所见更多的是溶瘤病毒,各大药厂在溶瘤病毒免疫疗法方面的布局竞争已非常激烈,而港药溶瘤生物制药的YB1是全球首创的溶瘤细菌载体,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拥有自主技术专利的靶向肿瘤的溶瘤细菌载体。

港药溶瘤生物制药基于YB1形成的溶瘤细菌免疫疗法代表着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真正的蓝海市场,前景巨大。

化身“生物导弹”,YB1具备强大药物递呈能力 

除却溶瘤特性,YB1还拥有强大的药物携带能力。于斌博士团队研究表明,溶瘤细菌YB1作为载体,可以高效递呈携带包括抗体,mRNA,蛋白药物,溶瘤病毒等“武器”,能够化身“生物导弹”精准靶向肿瘤中心的低氧区域,并在肿瘤内部实现大量复制扩增,大大提高YB1载体在实体瘤靶点位置的浓度。

YB1到达肿瘤内部后释放多种治疗性“弹头”药物,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并造成肿瘤溶解,同时能够消除肿瘤的转移,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港药溶瘤生物制药的YB1肿瘤导向药物递呈系统在注射后分三个阶段发挥其溶瘤效用:

注射后30分钟为制导期,这一阶段YB1通过其精确靶向性可以不断扫描周围环境中氧气浓度的含量,寻找肿瘤的位置;若在30分钟内找不到肿瘤区域,YB1会启动自毁程序,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注射后24小时内为锁定肿瘤时期,这一阶段YB1先识别到肿瘤的低氧区域(氧气浓度<0.5%),并在24小时内启动生存模式,开始摧毁肿瘤的血管循环系统;同时YB1会在肿瘤内部大量自我复制,增加其在肿瘤区域的数量。

注射后24小时后为释放武器攻击时期,这一阶段YB1会不断自我复制形成群落,并启动YB1合成武器机制,释放所携带的抗体、蛋白药物、mRNA、溶瘤病毒等,形成链式反应,引起肿瘤细胞死亡产生溶瘤效应;同时YB1可激活天然免疫NK细胞,发动NK细胞杀伤转移肿瘤细胞。

如何实现肿瘤靶向性?

作为一个肿瘤靶向药物递呈的细菌载体,YB1的肿瘤靶向性主要基于实体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特点:肿瘤的中心都有一个低氧的区域,氧气浓度低于0.5%,明显区别于正常器官(氧气浓度在1-5%);此外实体肿瘤的血液循环差,造成对各种化疗药物,抗体类药物,及细胞类药物都有很强耐受性。

由于肿瘤的缺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工程化兼性厌氧沙门氏菌,令其仅在氧含量低于0.5%时存活,则可以达到靶向肿瘤的目的,并且可以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如前文所述,于斌博士及其团队于2011年便在研究中首次实现沙门氏菌Lambda-RED高效编程技术,建立了沙门氏菌合成生物学改造基础。通过合成生物学改造后,YB1可实现肿瘤低氧特异靶向,在氧气超过0.5%的环境会自动裂解,达到肿瘤特异性囤积和攻击作用;在低氧(<0.5%)的情况下,YB1会迅速自我繁殖,并且释放携带的药物攻击肿瘤。

YB1溶瘤细菌免疫疗法:走在时代前沿的癌症免疫治疗重要研究方向

长久以来,人们将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都统称为“癌症”,而癌症又因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人类普遍视为恐怖的夺命“绝症”。肿瘤的转移则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仍迫切需要寻找更多能有效抑制肿瘤转移的靶向药物。

面对癌症,大多数人会认为外科手术、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以及最新的基于免疫检查点抗体的免疫疗法是少数可能的解决方案。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适合外科手术,并且癌症转移也可以造成外科手术治疗的失败;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可能导致正常器官的巨大损伤和对癌症部位的较小作用;而免疫检查点抗体的平均响应率也偏低。

造成上述治疗困境的核心原因是大多数的肿瘤(超过90%)都会形成实体瘤,而实体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肿瘤中心部分会形成一个非常特别的低氧区,这个低氧区有别于正常人的组织。处于低氧的肿瘤细胞可能表现出细胞周期进展和增殖的抑制,并因此可以相对地耐受许多靶向快速分裂的细胞的抗癌药物;此外由于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静脉或者口服使用,到达肿瘤位置的药物浓度变的非常有限,而副作用则会放大,这是传统药物类型的通病。

细菌在癌症治疗中的有意应用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晩期,甚至存在更早的细菌在癌症治疗中的效力的轶事报告,初见报道的有使用细菌(酿脓链球菌)来治疗不可手术的肉瘤可相当大地减少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目前比较火热的溶瘤病毒也是属于类似的技术,病毒载体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递送载体,但是它们不容易消除,也具有潜在致瘤性,效力相对有限。

因此,具有更大效力和安全操作的非病毒载体(诸如细菌载体)是开发新递送系统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案。港药溶瘤生物制药研发的YB1既是当前全球首创的溶瘤细菌载体,其以YB1为基础溶瘤细菌免疫疗法也是真正走在前沿的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YB1:不止在肿瘤治疗,更具备广阔技术拓展性

YB1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可以携带多种药物,适应症包括肉瘤、黑色素瘤、PDL1阳性黑色素瘤以及其他实体瘤等等,产品管线的布局非常丰富。据悉,YB1现有多个产品管线目前正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马上将推进其人体临床试验。

除了可以携带各种弹头药物外,YB1也具备广阔而强大的技术拓展性。于斌博士团队研究发现,YB1也可以采用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模式:YB1-ADC。这类产品是通过YB1内部基因调控表达,并呈递抗体序列到YB1的外表展示,以实现抗体偶联作用,目前已经进入临床前研发阶段。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之外,YB1同样可以用于各种血栓治疗。据了解YB1-rt-PA将为港药溶瘤生物制药的第一代定点血栓消融产品,主要特点是通过YB1携带,并在血栓位置释放尿激酶(Urokinase),达到迅速定点释放溶栓药物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YB1已经在宠物原发癌症的治疗中得到成功应用,2016年第一只患有恶性肉瘤的宠物狗Noopy经YB1治疗后痊愈,至2020年,港药溶瘤生物制药完成了宠物癌症YB1临床研究,超过100只患有癌症的宠物狗入组,同时Noopy也实现了4年的无癌生存。

2021年,港药溶瘤生物制药与香港大学(HKU)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获得YB1所有专利的独家授权及商业开发权。

未来,港药溶瘤生物制药将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持续深耕探索,加速推进YB1溶瘤细菌疗法的人类临床试验研究,并积极推动其多管线的技术拓展和商业应用的开发进程,致力于为人类抗击癌症及肿瘤治疗的创新药研发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如需了解更多港药溶瘤生物制药及溶瘤细菌载体YB1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yb1bio.com或联系gary@awsg.com/ 18101137302。

0 打赏 下载
更多相似文章
BPIT展会预告丨齐鲁干细胞约您不见不散
原创 医麦客-EDC 0阅读 1084天前
游客
3月22号2点
游客
3月20号5点31
游客
3月20号4点47
游客
3月13号7点30
游客
3月13号6点53
游客
3月12号6点30
游客
3月7号20点03
游客
2月25号6点31
游客
2月24号20点02
游客
2月24号18点24
游客
2月22号6点48
游客
2月16号6点41
游客
2月15号18点26
游客
2月9号0点55
游客
2月3号5点31
游客
2月2号19点53
游客
2月2号14点24
游客
2月2号7点44
游客
2月1号4点33
游客
1月25号3点53
游客
1月13号8点16
游客
1月13号6点30
游客
1月1号7点34
游客
2023年12月30号7点44
上海丙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